贵妃鸡养殖技术网
 
新闻详情

“湘佳模式”闯出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

浏览数:47

湘佳牧业是湖南石门县的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,也是湖南最大的优质家禽养殖全产业链企业,主要从事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“石门土鸡”的繁育养殖、屠宰冷链和生鲜自营,年养殖规模5000万羽。作为本土企业,湘佳牧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,自愿加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,并把“抓好石门土鸡产业精准扶贫”作为未来几年公司必抓的“十件大事”之一,成为石门重要的扶贫经济组织。在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湘佳牧业将龙头企业的资源、技术、市场优势和贫困村、户的土地、政策、人力优势捆绑在一起,着力发展见效快、风险小的家禽养殖项目,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和贫困户收入增长乏力两大难题,走出了一条“运作土鸡好项目、精确帮扶到村户”的好路子,为贫困村退贫和贫困户脱贫按下了精准“快进键”。 2017年8月,湘佳牧业公司被评选为“全国就业扶贫基地”,10月,公司董事长喻自文被评为2017年度“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”。


超市拓专柜,解决贫困村民就业

湘佳牧业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,也是全国生鲜家禽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。中央精准扶贫工作召开之后,湘佳牧业主动把“精准扶贫”作为公司每年必办的十件大事之一,并明确一名副总经理专抓扶贫工作。

怎样发挥龙头企业在“精准扶贫”上的带动作用?怎样在“精准”二字上做好“扶贫”文章?怎样把“扶贫”对象“精准”到需要帮扶的每一位贫困人口?湘佳牧业认为,首先必须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,这样才能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。

近年来,湘佳牧业的生鲜家禽销售板块发展较快,和中外30多家超市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并在全国17个省市区100多座城市的2000多家中外超市拥有了“湘佳生鲜家禽自营专柜”。为了让石门贫困山区的贫困群众快速脱贫,湘佳牧业主动把生鲜家禽的促销员岗位向山区贫困人口倾斜。3年来,湘佳牧业通过多种渠道,先后聘用了1500多名石门贫困山区的贫困人口。


这些贫困山区的农民,文化偏低,年龄偏大,妇女偏多,在大山深处也没有什么就业门路。通过专业培训,公司把他们送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的1000多家超市专柜,当上了湘佳生鲜家禽促销员,并为他们办理了“五金一险”,使他们成为了湘佳牧业的一名员工,年人均工资达到3万多元,其中有60多人还当上了销售主管和销售经理,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。


山村建基地,强化脱贫造血功能

为了给贫困村留下一个足以走出贫困、摆脱贫困的固定、持久产业,没有留下一个让贫困村自我发展、自我壮大的产业后盾和产业支撑。为了增强贫困村的自我“造血”功能,构建预防返贫机制,巩固脱贫成果,阻断返贫之路,湘佳牧业创新推出了“公司+贫困村养殖基地”这一精准扶贫新模式。

具体来说,就是因地制宜,在贫困村建设一个小型标准化石门土鸡养殖场,使年养殖规模达到30-40万羽/村,快速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。


这种模式的操作办法是,整合县级扶贫专项配套资金和后盾单位资金100万元,每个村由40个贫困户组成养殖专业合作社,共同向县农商银行申请扶贫贴息贷款200万元,用于养殖基地建设。扶贫贴息贷款由湘佳牧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。养殖过程中,所有物料成本流动资金约200万元,由湘佳牧业以物料方式提供。

为了确保项目成功实施,养殖场采取“公司+村集体+贫困户”的模式实施代养。村干部牵头负责养殖管理,湘佳牧业提供物料和技术培训及指导,保价回收成鸡,确保年养殖效益45万元以上,村集体安排贫困户10人左右通过养鸡就业。养殖效益按预先制定的分配方案,在政府、银行、企业三方共同监督下,返利给村、户,湘佳牧业不参与分红。政府组织扶贫资金100万元,为村股本,占比33.3%;贫困户贷款200万元,为各贫困户入股股本,占比66.7%。以贫困村养殖基地年养殖规模30万羽计算,按每羽1.5元利润,一年可得45万元。村集体年可分红15万元左右。贫困户占30万元,按50%计15万元还贷,50%计15万元分红,每户年分红4000元左右。在实际操作中,湘佳牧业也可以采取托管方式,确保养殖目标利润。


石门县新铺乡岳家棚村是该县第一个石门土鸡集体养殖基地实施村,基地建成后,投苗试养两批,村集体获得养殖效益近40万元,27个申请扶贫贴息贷款的贫困户已平均获利1600多元,显现了较好的扶贫效益。2017年7月7日,新铺乡岳家棚村27个贫困户,共领取土鸡养殖分红款17.5万元。

由于贫困村养殖基地有了湘佳牧业这座靠山,贫困村和贫困户就有了一只长期下蛋的“母鸡”。只要湘佳牧业这座靠山不倒,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的个人收入就可以长期得到保障,就会村村有收入,户户有奔头,年年有收入,人人有保障。


在实际运作过程中,结合贫困偏远山区的气候、环境、交通等实际情况,湘佳牧业和石门县扶贫办、石门农商行还探索出了“村村联合、共建共享”的“基地养殖”新模式,鼓励相邻相近的贫困村实行联合建场。如2018年5月18日建成投产的磨市镇鲍家渡家禽养殖基地,总投资2000万元,总占地面积约100亩,总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,拥有养殖鸡舍16栋,是湖南省目前最大的精准扶贫家禽养殖基地,基地计划年出栏优质商品鸡200万羽,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,利润500万元,可使29个村773户贫困户直接受益,保障村集体及贫困户获得长久稳定收益。截止目前,全县已有10多个贫困村已建成和在建标准化养殖基地,实施规模化养殖。


家庭办农场,帮助村民勤劳脱贫

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特困户、低保户、残疾户、病贫户等弱势困难群体的生产、生活困难问题和生存、发展问题,湘佳牧业结合公司多年的扶贫实践和经营实践,探索出了“公司+贫困户散养石门土鸡”新模式,发动贫困户散养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石门土鸡,使贫困户直接通过养殖石门土鸡增收脱贫。

贫困户散养石门土鸡,由贫困村村委牵头组织管理,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或自有林权山地,散养慢速型石门土鸡,每批养殖6个月,一年养殖两批,每批500至1000羽。湘佳牧业为贫困户提供30日龄脱温鸡,贫困户用自产的玉米、红薯、蔬菜和天然野草、昆虫、山泉进行散养。湘佳牧业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合同,统一对散养户进行技术培训,统一按保价回收成鸡,确保每只鸡的养殖利润达到15元以上,贫困户年养殖收入可达1至3万元。


贫困户散养石门土鸡这种模式,已经在石门县太平、三圣、子良、壶瓶山、东山峰等乡镇铺开,目前,全县散养贫困户达到1000多户。2017年,湘佳牧业为贫困户完成投苗100万羽,仅太平镇就达到280多户,散养30万羽。贫困户户平年养殖收入达到2至3万元。竹儿垭村70多岁的贫困户谢申亚和老伴一年散养石门土鸡1080只,由于鸡养得好,每只的养殖利润达到30多元,全年养殖收入达到30000多元,两位老人高兴得不得了。东山峰管理区许岳圣,45岁了,至今光棍一个,母亲80多岁,瘫痪在床,母子二人相依为命。今年4月,喻自文得知这一情况后,专程来到他家,并为他家送来了500只石门土鸡,鼓励许岳圣把鸡养好,并保证他9月份就会有1万元以上的养殖收入。


贫困户散养的石门土鸡,由湘佳牧业统一收购,集中屠宰,冷链配送,生鲜上市,投放到全国17个省市的2000多家超市湘佳专柜,深受广大城市消费者的喜爱。这些贫困户大多年老体弱或有病在身,缺乏文化知识,常年依靠救济,不能外出打工,湘佳牧业为他们统一供苗,统一培训,统一收购,他们只管把鸡养好,免除了农产品卖难的后顾之忧。


实践证明,贫困户依靠湘佳牧业的帮助,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,散养石门土鸡,不失为快速精准脱贫、勤劳脱贫致富的好办法,特别受到山区贫困户的欢迎。

在“贫困户散养石门土鸡”项目实施过程中,湘佳牧业也碰到不少新情况,遭遇许多新难题,但公司总是本着“宁肯亏公司,不亏贫困户”的原则,给贫困户实实在在的养殖效益。2017年上半年,H7N9流感病毒流行,受此影响,原本较为畅销的石门土鸡少人问津。尽管降价倾销,日销量由原来的1000多只降到几十只,过期产品只好报废,但湘佳牧业依旧履行回收合同,公司累计亏损1000多万元,但贫困户的养殖效益却分文不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