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妃鸡养殖技术网 |
贵妃鸡饲养技术要点浏览数:506次
1、饮水与开食?xml:namespace> 雏鸡接到育雏舍后,先让其在运输箱(筐)中休息30分钟,再放出自由饮水2—3小时(雏鸡出壳后24—36小时开饮),然后把料撒在开食盘上,自由采食。饮水中可加如下防病药物:第1—7日龄用甲砜霉素,或氟苯尼考,或硫酸新霉素,同时加电解多维。以后可根据鸡群的日龄、季节、气候、疫情、鸡群状况等因素适当使用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球虫药和多维素等。每天保持饮水不断。饮水器每天刷洗一次,每3天消毒一次。 如运输时间越长,饮水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(饮水2-3小时左右)。如运输长达2天,鸡群太渴,抢水太厉害,要适当限制,采用间歇的办法给水,并将开食时间推后,经过长途运输的鸡苗头一天千万不能喂得过饱,否则容易消化不良,甚至会令鸡只死亡。 2、保温与脱温 雏鸡在头两周内,本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弱,如在育雏期间保温不好,不但会影响鸡群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,还会诱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。在冬春季节,天气寒冷,要求在雏鸡进舍前一天,育雏室就应加温。要注意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造成雏鸡大批死亡,如果是这个原因造成死亡的,死鸡的嘴尖和爪尖多数呈紫乌色。 育雏舍在进雏前2-6小时开始加热升温(视气温高低而定),具体保温温度参考表7。 温度是否适宜,主要看雏鸡的表现,温度适宜时,雏鸡精神活泼,采食积极,均匀分布在热源的四周,睡眠时舒展四肢,头颈伸直,贴伏于地面,无奇异状态和不安的叫声,鸡舍极其安静。温度过低时,雏鸡打堆,靠近热源,不愿出来采食,发出“叽叽”的叫声。温度过高时,雏鸡远离热源,张口呼吸,大量饮水,采食量减少,尖叫。 表7 育雏阶段的保温温度 ℃
3、光照时间和强度: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见表8。 日龄 光照时间(小时) 光照强度(瓦/米2) 1—7 24 3 8—14 20 2 15—21 16 1 22—28 14 1 29以后 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 注:灯泡安装应距离地面高2米左右,灯泡之间距离为3米左右。 4、密度:适宜的育雏密度,见表9。 表9 适宜的育雏密度 只/平方米 地面平养 立体笼养 日龄 密度 日龄 密度 1—14 50—25 1—7 60—50 15—21 25—19 8—21 35—30 22—35 19—15 22—35 27—22 5、环境卫生:在每栋鸡舍的人口处设消毒池;每日清洗饲喂用具并定期消毒;消除鸡舍周围杂草及与养鸡无关的物品,平整场地,堵塞鼠洞,防止积水滋生蚊、蝇,预防鼠害、鸟害、兽害;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鸡舍。 6、断喙:根据几年的经验,贵妃鸡不需断喙。但为了减少饲料浪费,可在10日龄左右实施断喙,上喙切去1/3,下喙切去1/4。断喙前后3天应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及多维素。 7、加强对雏鸡的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,是提高鸡群成活率的关键,除了隔离治疗或淘汰病态明显的(如缩头、黑冠或白冠、羽毛松乱、肛门粘粪等)病鸡外,还应注意下列情况: (1)经常检查小鸡的嗉囊饱满程度,含水份是否适中,如发现嗉囊结实或嗉囊空虚,水份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,一定要找出原因。 (2)观察鸡群的休息状态是否正常,正常的雏鸡在晚上睡觉时,头颈伸直贴在地面。若发现有鸡只单足站立或离群独处,这是病态,要及时处理。 (3)观察鸡群粪便是否正常。正常的鸡粪软硬适中,如鸡群有病,往往在鸡粪上反映出来,如新城疫、禽出败排青绿色稀粪,球虫病的血粪,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腹泻等。 (4)听鸡群的呼吸声是否正常。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鸡群咳嗽,传染性喉气管炎还会使病鸡咳出血来。在鸡群晚上休息时听到有呼吸罗音可能是慢性呼吸道病等。 (5)做好对鸡的强弱分群工作,并对弱小的鸡进行特殊的管理。
|